[摘要]服官待聘是什么意思,“服官待聘”是一個漢語成語,讀音為fú guān dài pìng。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穿著官服去等待受聘,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正式成為官員前的 ...
服官待聘是什么意思
“服官待聘”是一個漢語成語,讀音為fú guān dài pìng。這個成語的意思是指穿著官服去等待受聘,通常用于形容某人正式成為官員前的準備階段。
以下是關于“服官待聘”的詳細解釋:
1. 字面意義:“服”指的是官服,“官服”是古代官員所穿的特定服飾,象征著他們的身份和地位。“待聘”則意味著等待被聘用或聘任。
2. 出處與用法:這個成語出自《后漢書·邊讓傳》,原文是“少為郡吏,父老稱之。永平初,為侍御史,建初中,以病辭歸鄉里。因仇家所恨,遂為其驅車。鄉里小兒及同宗有道者,見讓下車,皆追車,爭欲折其軸。即不顧,徑驅至府門,令持璧步歸。世祖聞而異之,除為郎中,后累遷為太子仆。時上欲大用,會有典試者,雖齊桓公不遇,然猶封他為上卿?;騿柶涔剩显唬骸乙嘀?,舉爾四維,庶克復國。今天下無事,與吾共理;治致太平,能無賞乎?’讓曰:‘陛下知臣謹慎,故委任臣耳?!弦騿栕專骸⒑我郧睬??’對曰:‘臣本謂陛下不見臣,及見,當有以酬。自是以后,陛下登高臨下,未嘗不用臣。臣知臣之得此,豈敢怠慢!’上悅,將授以政事,讓辭曰:‘臣學淺才弊,非能遠謀。愚心欲退,而陛下宜相留?!喜宦?,竟以公車征。至京,上賜以車馬衣裘,讓謝曰:‘臣有老母,家貧,不敢遠行?!项欀^讓曰:‘豈可謂無私!’令乘車至官署,即從官屬禮敬之。進見,言天下事,拜謝,入,因留宿。明旦,上見讓,問曰:‘昨夜何苦而不眠?’讓曰:‘臣聞天子有爭臣,諸侯有抗禮,今日君王問臣,臣不敢不以實對?!显唬骸沃^也?’讓曰:‘陛下親枉車騎,降禮答拜,臣欲預參拜,恐后之謝,如禮所宜。上義之,乃召入,待以賓客之禮。明日,上賜以田宅財物,讓謝曰:‘臣有五男二女,家貧,不敢受賜?!显唬骸我詧蟮??’讓曰:‘陛下幸賜臣田宅,臣知臣之不肖,不敢煩勞陛下。臣但感恩,不敢有所希冀?!弦嫦?,以讓為平原相,時人號為賢君。尋遷尚書令?!边@個故事展示了“服官待聘”的情境,即邊讓在等待被朝廷聘用的過程中,依然保持著謙遜和恭敬的態度。
3. 引申意義:除了字面上的意思外,“服官待聘”也可以用來比喻一個人在正式成為某個職位或開始某項工作之前,所表現出的謹慎、謙虛和期待的態度。
總的來說,“服官待聘”是一個富有文化內涵的成語,它體現了古代士人在面對仕途時的職業素養和道德風范。

官服的意思
“官服”一詞具有多重含義,主要包括:
1. 官吏在履行職務時所穿的服裝。這種服裝通常與職位、身份和場合相適應,并有一定的規定和制度。官服在古代中國是官員身份的象征,其款式、顏色和材質等都有嚴格的規定。
2. 唐朝官吏所穿的一種服飾,以紫色為主,故又稱紫袍。這種服飾在唐朝極為流行,不僅官員可以穿著,貴族和皇室成員也可穿著。唐太宗李世民就非常喜愛穿紫色衣服,因此紫色成為三品以上官員的服色。
3. 泛指官員或官員所穿的服裝。
此外,“官服”也特指公務員在執行公務時所穿的服裝。這種服裝由國家統一發放,穿著要整潔、得體,并符合相關規定。
在古代中國,官服的顏色、樣式和材質等都有著嚴格的規定,不同級別的官員穿著不同類型的官服,以顯示其身份和地位。同時,官服也是古代官員等級制度的重要體現之一。
如今,“官服”一詞已經不再局限于古代的含義,而是更多地被用來形容公務員的形象和氣質。